書籍:《走讀羅東製材產業》(上)
〔木頭香 指引回家的路 〕被喻為「臺灣文學國寶」的知名作家黃春明是宜蘭人,他曾在《羅東味》書中描述50年代的一段場景:從臺北回羅東的最後一班火車,車子才過四結不久,一位住羅東的瞎子,站起來摸棚架上的行李,旁人問他怎麼知道羅東到了,他笑著說:「那麼傻,用鼻子聞也知道。」五○年代,太平山砍伐下來的檜木都會運到羅東貯放、轉運,造就羅東成為木材集散中心而盛極一時,早期鎮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在從事與木業相關的行業,羅東因而瀰漫木頭香,這股特殊的香味來自檜木、杉木或相思木等高級木材,從製材廠裁鋸木材,普遍家庭的燃料,以及孩童搶剝樹皮加以日曬後,散發出陣陣香氣,環繞人們的生活,使得整個羅東散發出不同於其他城市的香味,是十分道地的「羅東味」。羅東是全臺灣最小的鎮,只有1,134公頃,比桃園機場還小。這小的地方之所以能如此繁榮,是因為1924年營林所羅東出張成立,取代了1916年設立的宜蘭出張所,太平山的檜木運送至此後,寫下了城市一頁繁榮的開始。1924年營林所羅東出張成立,太平山耀眼的檜木,藉由土場至竹林間的森林鐵路用火車一根根地運下山來,然後在這裡集散,造就了羅東工商業的繁榮發展。隨著年代的推進,興盛之時的上百家製材廠,除了製材能力技術佳,原木外銷外,木材加工製品,如合板、膠合、防腐、美術雕刻、生活用品等也出口,賺取利潤及外匯,直至1982年太平山停止伐木事業,羅東的製材廠急遽減少。本書透過文獻收集及耆老訪談後,以新.盛.興分為3大篇章,書寫38篇小短文,期待讓讀者看見過去羅東製材廠所衍伸出來的故事,除了紀錄林業史重要的一頁,也紀錄著一個城市的獨特人文魅力。每本定價NT$4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