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文創商品&書籍

共 84 筆資料、第 3/6 頁
書籍:《松欏之味-日治時期羅東林場紀事》
書籍:《松欏之味-日治時期羅東林場紀事》

揭開羅東林場第一手故事 「羅東林場」是林業經營轉型過程中,在地人輝煌的一個象徵,現在華麗轉身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為了讓園區不僅只是擁有昔日歷史場景外,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力邀知名自然史作家吳永華老師合作,出版《松欏之味-日治時期羅東林場紀事》新書,重現第一手歷史文獻資料,讓身為林場子弟的吳永華以在地人說在地事,將林場過往精彩的故事躍於紙上,深化林業文化園區底蘊。 再打造一回松欏之味 重現羅東林場感 這個在六十多年(1924-1989年)的歲月流轉之中,一直是宜蘭地標的「羅東林場」,終於有了令人倍感親切的意義:它正是作為林業經營轉型過程中,在地人輝煌的一個象徵。透過在林場長大的吳永華老師的細緻筆墨,非但重新喚回了六十年間不只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也讓林場周邊的市民故事,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錄。雖然昔日羅東林場的場景不再,但藉由此次的機會吳永華又為我們打造了一回《松欏之味》,期待讀者明白:這樣一處地標的故事書寫,將留給我們羅東林場文史更長遠的感動與回味。 從百年的林場歷史 看見森林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1924年開始運轉的「羅東林場」,隨著林業政策轉為停止伐採天然林,爰1992年逐漸式微,2007年以「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為名開放參觀,每年近百萬入園人次,成為宜蘭人氣景點,讓民眾看見林業文化保存與活化的成果,以及林務局當代重要政策展現,如森林教育、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等,未來為能扣結更深層的文史底蘊,因此,《松欏之味》的出版將揭開許多在日治時期從未被公開的羅東林場生活及旅行等故事,這些過往記事,除了能走進讀者的心裡,也期待從羅東林場傳誦擴展而出,引起更多的迴響,然後成為形塑在地文化觀光獨特魅力的重要養分。 每本定價NT$500元

2021/01/25點擊1701
書籍《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
書籍《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

率先全臺  宜蘭古道完成自然發現史 2014年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在太平山林業百週年的發想下出版了《桃色之夢-太平山百年自然發現史》,由於內容另闢蹊徑,有別於林業開發及鐵道懷舊史,大多是國人過去所未知的知識,因此發行後獲各界迴響與肯定。太平山像是人體的心臟,而這些四通八達與太平山相互串接的山徑便是那每一條大動脈,形成山區綿密的道路網,因此在2018年,羅東林區管理處繼續向前,在古道延伸的脈絡下,出版了《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在今(2020)年也完成了《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3本著作完整了宜蘭的古道自然史,也讓宜蘭成為臺灣第一個縣市,出版了以古道與自然史結合的書寫紀錄。 新書簡介 臺灣東北部的淡蘭古道是北臺灣最著名最熱門的百年山徑,本書主要聚焦在兩條官道,一條是從瑞芳、暖暖越過三貂嶺到頂雙溪、貢寮、草嶺然後下至大里海邊;另一條從深坑、石碇越過樹梅嶺到坪林尾、石槽、倒吊仔、四堵、湖底嶺然後下至礁溪。過去往返其間的旅人不計其數,性質多元且故事豐富。本書蒐集淡蘭古道過往的自然史料,分成兩條路線、33個單元來書寫,其中植物有18篇、動物14篇及旅行記一篇。除了古道的自然、歷史與交通之外,旅行與文學亦融入書中。本書除了以兩條官道做為主軸線之外,亦將兩線之間的平溪、菁桐、灣潭以及北勢溪的乾溝納入,讓整個區域的故事更加完整。雖然周邊仍有許多條相互串接的古道,但它們在過去並未留下自然踏查者的足跡,不在本書的敘述範圍內。因此本書架構是以兩條古道路徑,而不以目前慣稱的北路、中路、南路來稱呼與分類,因為中路難以成篇,零星的故事就納入北路及南路之中了。 吳永華老師生花妙筆的書寫 吳永華老師讓一段段既珍貴又精彩的自然史,沒有長埋在時間的塵灰底下;大量及瑣碎的歷史資料,透過吳永華老師的整理、考究及調查,並跨越語言的鴻溝,一一解析而出,佐以報導文學的流暢生動文筆,讓讀者可以輕易地咀嚼文字,彷彿跟著前人走過的足跡,以新奇的目光走進古道,遙想腳下土地當年風光景物、踏查者追尋夢想的腳步,也窺見他們行走山海之間而熠熠發光的心靈。吳永華老師以他對自然的熱愛,爬梳大量文獻,從桃色之夢、霧林之歌,到這本貂山之越,生花妙筆將臺灣自然史的發展脈絡細細舒展,一篇篇自然踏查的故事躍然紙上,彷彿歷歷在目。不論是專程拜訪或是偶然踏入古道的朋友,都能從書中用另一種科學的角度連結古今,認識臺灣百年山林與人文風貌。 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的價值 淡蘭古道在北臺灣經濟發展史上亦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一般人熟知的茶業、礦業,座落其間的山城農事亦默默支撐著此地居民的生計。因交通發展及產業轉變,古道沿途的聚落凋零,山間農田景色走入歷史。如今透過各界的努力,重建古道並闡述其中蘊含的百年人文歷史,更藉由吳永華老師此書對臺灣自然史的研究與著墨,為淡蘭古道增添更多精彩篇章。這份珍貴的自然史紀錄,亦將有助於沿線發展生態旅遊,由豐富的自然景物與人文內涵出發,期能為古道沿線鄉鎮帶來創生,注入新的能量,再生新時代的農業聚落,更是跨出生態、人文、歷史、產業、環境、美學、保育、益康等領域,也融合在林務局所推動的生態保育、林業經營、國土生態綠網、生態旅遊、森林文化等政策,為我們所深愛的這片土地注入底蘊深厚的養分基礎,向更美好及永續的環境邁進! 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獨特的感溫變色封面 《桃色之夢-太平山百年自然發現史》、《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及《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等3本書的美編設計,羅東林管處是特別邀請知名設計師楊薌衡操刀,她以各書代表之指標性植物的蠟葉標本影像作為封底,分別為松蒲作次郎1937年在太平山採集的臺灣扁柏、鈴木重良1930年南澳山區採集的臺灣山毛櫸、青木繁1924年在坪林採集的臺灣油杉。植物標本圖像,特殊設計為隨著溫度而改變顏色,傳遞著跨越時代、季節及溫度,植物標本引出古道老故事,也寫意著標本的存在,是丈量著歷史的底蘊。楊薌衡也在3本書的開頁首面,寫下動人的短詩,引發讀者的感動。  

2020/06/12點擊2342
共 84 筆資料、第 3/6 頁
  • 按讚加入太平山粉絲團
回上一頁
ml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