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文創商品&書籍

共 82 筆資料、第 2/6 頁
書籍:《走讀羅東製材產業》(上)
書籍:《走讀羅東製材產業》(上)

〔木頭香 指引回家的路 〕被喻為「臺灣文學國寶」的知名作家黃春明是宜蘭人,他曾在《羅東味》書中描述50年代的一段場景:從臺北回羅東的最後一班火車,車子才過四結不久,一位住羅東的瞎子,站起來摸棚架上的行李,旁人問他怎麼知道羅東到了,他笑著說:「那麼傻,用鼻子聞也知道。」五○年代,太平山砍伐下來的檜木都會運到羅東貯放、轉運,造就羅東成為木材集散中心而盛極一時,早期鎮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在從事與木業相關的行業,羅東因而瀰漫木頭香,這股特殊的香味來自檜木、杉木或相思木等高級木材,從製材廠裁鋸木材,普遍家庭的燃料,以及孩童搶剝樹皮加以日曬後,散發出陣陣香氣,環繞人們的生活,使得整個羅東散發出不同於其他城市的香味,是十分道地的「羅東味」。羅東是全臺灣最小的鎮,只有1,134公頃,比桃園機場還小。這小的地方之所以能如此繁榮,是因為1924年營林所羅東出張成立,取代了1916年設立的宜蘭出張所,太平山的檜木運送至此後,寫下了城市一頁繁榮的開始。1924年營林所羅東出張成立,太平山耀眼的檜木,藉由土場至竹林間的森林鐵路用火車一根根地運下山來,然後在這裡集散,造就了羅東工商業的繁榮發展。隨著年代的推進,興盛之時的上百家製材廠,除了製材能力技術佳,原木外銷外,木材加工製品,如合板、膠合、防腐、美術雕刻、生活用品等也出口,賺取利潤及外匯,直至1982年太平山停止伐木事業,羅東的製材廠急遽減少。本書透過文獻收集及耆老訪談後,以新.盛.興分為3大篇章,書寫38篇小短文,期待讓讀者看見過去羅東製材廠所衍伸出來的故事,除了紀錄林業史重要的一頁,也紀錄著一個城市的獨特人文魅力。每本定價NT$420元

2021/10/13點擊1138
書籍:《松欏之味-日治時期羅東林場紀事》
書籍:《松欏之味-日治時期羅東林場紀事》

揭開羅東林場第一手故事 「羅東林場」是林業經營轉型過程中,在地人輝煌的一個象徵,現在華麗轉身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為了讓園區不僅只是擁有昔日歷史場景外,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力邀知名自然史作家吳永華老師合作,出版《松欏之味-日治時期羅東林場紀事》新書,重現第一手歷史文獻資料,讓身為林場子弟的吳永華以在地人說在地事,將林場過往精彩的故事躍於紙上,深化林業文化園區底蘊。 再打造一回松欏之味 重現羅東林場感 這個在六十多年(1924-1989年)的歲月流轉之中,一直是宜蘭地標的「羅東林場」,終於有了令人倍感親切的意義:它正是作為林業經營轉型過程中,在地人輝煌的一個象徵。透過在林場長大的吳永華老師的細緻筆墨,非但重新喚回了六十年間不只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也讓林場周邊的市民故事,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錄。雖然昔日羅東林場的場景不再,但藉由此次的機會吳永華又為我們打造了一回《松欏之味》,期待讀者明白:這樣一處地標的故事書寫,將留給我們羅東林場文史更長遠的感動與回味。 從百年的林場歷史 看見森林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1924年開始運轉的「羅東林場」,隨著林業政策轉為停止伐採天然林,爰1992年逐漸式微,2007年以「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為名開放參觀,每年近百萬入園人次,成為宜蘭人氣景點,讓民眾看見林業文化保存與活化的成果,以及林務局當代重要政策展現,如森林教育、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等,未來為能扣結更深層的文史底蘊,因此,《松欏之味》的出版將揭開許多在日治時期從未被公開的羅東林場生活及旅行等故事,這些過往記事,除了能走進讀者的心裡,也期待從羅東林場傳誦擴展而出,引起更多的迴響,然後成為形塑在地文化觀光獨特魅力的重要養分。 每本定價NT$500元

2021/01/25點擊1278
共 82 筆資料、第 2/6 頁
  • 按讚加入太平山粉絲團
回上一頁
mlout